官方网站:http://zsb.nankai.edu.cn https://www.nankai.edu.cn/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亲临视察;周恩来总理三回母校指导;邓小平同志会见数学大师陈省身,批示成立南开数学研究所;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先后视察南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南开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对相关工作回信和勉励,更在百年校庆之际亲临南开视察。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一校三区”办学格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占地443.12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1.6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校区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5.09万平方米。
学校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有专业学院27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在全球学科评价体系中,前1%学科16个,化学和材料科学进入前1‰。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南开特色“公能”素质教育体系。学校有在籍学生33195人,其中本科生17171人、硕士研究生11329人、博士研究生4695人。有本科专业8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6个,“强基计划”专业7个,各类国家级实验教学、教材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基地平台10余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9门,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8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6项。
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着力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家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70人,其中教授951人、副教授872人;有博士生导师979人、硕士生导师82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3人、青年拔尖人才2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5人、青年学者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40余人。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学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科研基地80余个,积极推进基础研究中心、交叉科学中心等培育建设。周其林院士领衔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学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重镇优势,积极服务新时代治国理政,推动文化文明繁荣发展。学校现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人文社科类省部级科研机构50余个,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前茅,一批优秀智库成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人才库”。学校全面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学校立足“两个大局”,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与33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师生互访、联合培养、协同科研等方面开展高层次交流与合作。学校现有来校讲学的长短期等各类外籍师资400余人,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承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等8所海外孔子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共建国际联合研究机构,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并深化实质合作。先后授予陈省身等10余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政要等受聘我校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南开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一代南开人的历史贡献。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表达了南开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
早在南开初创之时,校父严修便提出了“尚公”、“尚能”的主张,并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践行“公能”二义。1934年,校长张伯苓化《诗经•鲁颂》中“允文允武”为“允公允能”作为南开校训。“允”为文言语首助词,“既、又”的意思。“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以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南开校训作为一种永久的精神力量、博大的精神力量、强烈的感召力量,启迪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开人,鼓舞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校训中文标准字体源自1962年4月吴玉如为张伯苓校长夫妇合葬墓碑撰写的碑文拓片,后加以标准化处理。
英文校训字体A
英文校训字体B
为纪念南开系列学校百年校庆,2004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启用了新的校徽。
南开大学校徽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形由两个正方形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八角星形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方”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
校徽中的“南开”二字凝练厚重,而弧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简约明快,表征了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面向世界的东方学府,图标下部以“1919”具体说明南开大学的创建时
现任领导 | |
---|---|
党委书记 | 杨庆山 |
校长 党委副书记 | 陈雨露 |
党委常务副书记 | 杨克欣 |
党委常委 副校长 | 李 靖 |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国家监委驻南开大学监察专员 | 赵美蓉 |
党委常委 副校长 | 陈 军 |
党委副书记 | 梁 琪 |
党委副书记 | 牛文利 |
党委常委 副校长 | 盛 斌 |
党委常委 副校长 | 方勇纯 |
历届领导 | |
---|---|
历届校长 | 张伯苓 何廉(代) 杨石先 臧伯平 滕维藻 母国光 |
侯自新 饶子和 龚克 曹雪涛 | |
历届党委书记 | 王金鼎 楚云 高仰云 臧伯平 朱子强 张再旺 滕维藻 |
李原 温希凡 洪国起 薛进文 魏大鹏 |
南开大学发端于1898年威海卫“国帜三易”的奇耻大辱之后,奠基于1904年甲午战败十周年之际,正式开办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时代大潮之中,是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创建的南开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群不服输的中国人自立图强、兴办现代大学的光辉典范。
1898年,严修在天津以家馆为兴办新式教育的基地,聘请张伯苓到严氏家塾任教,开启了兴学救国的共同事业。1904年,严修、张伯苓本着“痛矫时弊,育才救国”之目的,在家塾基础上开办“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即校长)。不久,私立中学堂更名为“私立敬业中学堂”,后又改为“私立第一中学堂”。1907年,学校由严宅迁入南开洼新址,后以地名改称“南开中学堂”。1912年,学校根据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称“南开学校”。
创办大学是严修、张伯苓的夙愿。他们深感:“普通教育仅为国民教育之初步,殊不足以应国家社会之所求”,而创办大学乃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经过艰难筹备,南开大学于1919年正式开办,共录取新生96名,周恩来为南开大学首期学生,学号62号。
在历史的坐标中考察,南开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从1919年到1948年的创业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是南开探索中国近代大学发展道路时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在这一时期孕育成形。
二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的曲折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创办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奠定了南开在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从1979年到2011年的发展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加快全面发展,这一时期是南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探索期、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期,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蓄力期。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办学特色日益凸显。
四是2012年至今,南开进入了创建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全新阶段。这一时期,南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津南校区建设和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两大历史性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质量特色,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开启了创建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自1919年创办至今,南开大学已经走过了百余年不平凡的历程。从“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到“知中国、服务中国”;从日寇毁校到被迫南迁在西南边陲尽显刚毅坚卓;从北返复校艰难重建到迎来新中国诞生建设新南开;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探索培育英才;从改革开放新时期科教兴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建“双一流”高校,南开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相连,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偕行,筚路蓝缕,越难越开,培养了大批怀抱旷远的才隽英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就了不同凡响的“南开现象”。
专业学院 | |||
---|---|---|---|
文学院 | 历史学院 | 哲学院 | |
外国语学院 | 法学院 |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汉语言文化学院 | 经济学院 | |
商学院 | 旅游与服务学院 | 金融学院 | |
数学科学学院 | 物理科学学院 | 化学学院 | |
生命科学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医学院 | |
药学院 |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计算机学院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 |
软件学院 |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南开大学文学院是2000年末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东方艺术系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多学科综合性实体学院。根据新修订的学科分类,该院对应“文学”和“艺术学”学科门类,涵盖4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及中国文学思想史;此外,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均按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生,文艺评论与创作按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生;同时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硕士。
南开大学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东方艺术系、艺术设计系、文化素质教学部、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性别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曹禺暨中国话剧研究中心、文字学研究中心、词汇学与词典学研究中心、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视觉艺术研究中心、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岗专任教师81人,包括教授35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6人。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6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新世纪人才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天津“131”创新型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人、创新团队1个。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1人,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人,教育部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人。
南开大学文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设有图书资料中心,包含阅览独立区和研讨区,藏书(含期刊)10万余种,涉及语言、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传播、设计等学科;除基本典藏外,以及时快捷的补充新出版图书期刊为特色;网络电子图书目录检索设施齐备,每周十多个单元对学生开放;另收藏有音像图书近千种。学院建有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数字艺术与传播实验室、虚拟情境实验室、计算机表现实验室、行为研究实验室、语音学实验室等14个特色实验室,担负专业实验课程及通识实验课程教学;中心在2007年获天津高校优秀教学实验室称号,2012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设有多媒体教室、研究生专用教室、艺术设计专业教室、艺术设计制作工场;东方艺术大楼内有教师画室、美术教室、古画临摹室等设施。
南开大学文学院现有本科学生700余人,硕士生、博士生 300 余人,另有外国留学生30余人。学院以“学术兴院、品格育人”为宗旨,持续举办面向学生的系列学术活动,如“初识南开”名师讲座(2002-),语言学沙龙(1999-),南开国学讲坛(2006-),博士论坛(2002-),思考者之家(2004-),文学自由坛(2005-),艺术沙龙(2006-)等。每年应邀来院开办讲座的学者、艺术家多达数十人,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或高级研讨班,对外交流十分活跃。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以色列、美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几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学术联系,定期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犹他大学、美国史密森尼学会民俗与文化遗产中心、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交换学生、师生互访等学术交流合作。学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关系密切。学生专业学习成绩突出,在各类全国和专业类竞赛中成绩不俗。本科生免试推荐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高。除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学院还自设有面向本院学生的多种奖学金,包括“范氏奖学金”“蔡章阁奖学金”“叶氏驼庵奖学金”“润世奖学金”。
院党委
书记:史永红——全面主持学院党委工作
副书记(兼副院长):李广欣——学生工作
专职组织员:王 琪(范孙楼417室,电话:23495203)
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 (范孙楼418室)
辅 导 员: 高默涵 郝 钰 孙霄薇 翟洋洋
电 话:23507837 20508441
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以下简称“中文”)系科,从其学科系属来说,是南开大学最早建设的几个学科之一;就其建制而言,则经历了从1919年建校之初文科中的“文言学组”,到1923年文学系、1929年文学院之设,从西南联大时期与北大、清华合组文学院,到1946年南开复员回津后重新组建文学院,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的中文系,到如今以其为基础组建新的实体化综合性的文学院这一发展过程。
南开大学在1919年建校之初,仅设文、理、商三科。文科课程包括国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五学门,又称“文言学组”。1923年,有文学系之设。1929年11月,文、理、商三科改建为文学院、理学院和商学院。文学院以政治、国际事务、经济学、财政学等学科为主,文学、哲学辅之。1937年11月起,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最初为长沙临时大学),联大文学院也由三校相关系科组合而成。其中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教员中彭仲铎、张清常、邢公畹、高华年等,均出自南开。南开大学正式自建中文系始于1942年。当时,学校讨论复员后的南开学科组织时,明确提出,文学院设中文系、英文系、历史系、教育学系。1946年,南开复员回津,有了独立的中文系建制。系内教师有张清常、邢公畹、李广田、高华年、彭仲铎、卞之琳、杨潜斋、华粹深、孟志荪诸位,系主任为彭仲铎,课程分为文学组和语言文字组。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开中文学科先后加入了希伯莱文学研究专家朱维之、曲学专家王玉章、原中山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笠,中国文学史专家王达津,修辞学家陈介白,刚从燕京大学研究院中文系毕业的许政扬,从北京马列学院调聘的古汉语专家马汉麟、现代汉语专家宋玉珂等。教育部特别选派李何林来南开担任系主任,何林先生自此在南开中文系执教二十四年,任系主任十五年。1954年,南开中文系设立教研组,汉语言教研组主任为张清常。以后又陆续建立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三个教研组。1956年,经批准,李何林开始招收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方向)的副博士研究生,张清常招收汉语史方向、邢公畹招收汉语方言方向的副博士研究生。嗣后,又有王达津先生招收文学批评史的研究生。至1960年代初期,就学科看,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到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乃至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各领域学术建设初见成效。而不久即遭“文革”挫折。
1977年末开始,南开中文开始重新走上正轨。进入1980年代后的十几年中,朱维之、邢公畹等先生先后出任中文系主任,一步一步扎实推进;郝世峰教授在任六载,锐意改革,全系努力摆脱“文革”阴影,重树学术高标。1991年,罗宗强先生出任系主任,提携后进,建立学术梯队,将提升南开中文的学术地位的目标放在重要位置,全系的学科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切实可行的规划、路径。1994年末,中文系成为教育部首批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此后,陈洪教授接任系主任,继续致力于学科建设、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2000年,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文学科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评为天津市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又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中文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被确定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7年,“中国古代文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008年,南开“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在2004年举行的全国中文一级学科评估中,南开中文总排名第七,其中学术队伍第四,学术声誉第五;在2008年举行的第二轮学科评估中,总排名第六。2012年,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罗宗强教授、曾晓渝教授、陈洪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获得首届(1999年)、第七届(2005年)、第八届(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南开大学中文系的本科主干专业一直为“汉语言文学”,从1980年代中期起又开办“编辑学”(后改为“编辑出版学”)专业。2000年11月,学校以中文系与东方艺术系为基础,新建“文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扩展成“传播学系”)。自此,中文系成为实体化二级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下辖的教学研究机构,而其人员构成和学科内涵一仍其旧。(中文系学科专业设置详见本网“学科专业”栏。)
南开中文系现有在职在岗教师 49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2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 7 人;讲座教授 2 人;校讲席教授 1 人、杰出教授 3 人、英才教授 3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2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9 人。
东方艺术系创建于1988年,于1991年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学科为美术学,目前专业方向分别是:(1)中国画,(2)美术史,(3)综合材料。东方艺术系现设有水墨写意、工笔、美术史、综合材料四个教研室。中国画方向招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美术史与综合材料方向招硕士生。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大都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技艺精湛,理论修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是东方艺术系多年来保持高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东方艺术系一贯以弘扬东方文化艺术为宗旨,提倡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开创具有人文精神和现实关怀的艺术与学术的境界,充分体现综合性大学艺术系科培养人才的鲜明特色。
本系以培养高水平美术学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博的文化与艺术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擅长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高校师资、画院专门人才、高级美术编辑、创意、广告、各类媒体等。
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有: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古典诗词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文艺美学基础、中国思想文化史,白描、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鸟及临摹与写生),素描、速写、书法、篆刻、艺术考察、毕业创作等。
研究生培养方面,以中国书画理论与技法研究、中外美术史、美学及文艺理论,现代艺术思潮等为教学特色,招生专业为人物、山水、花鸟、美术理论、综合材料。本系与中文系“文艺学”相结合,培养中国书画理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艺术设计系建立于2001年,本科专业为“艺术设计”。2002年开始,每年面向全国招收4年制本科生50人左右,文理兼收。该系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科学精神,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观念、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胜任各类高层次设计创作的设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为:1、2年级集中讲授专业基础课程,以使学生打下较宽的基础;3、4年级根据学生材质和兴趣确定专业方向,着重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和设计实践活动。就业方向主要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创意人员和高校师资。
“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有:设计概论、设计史、中国民间美术史、汉字学、色彩学、写生实习、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思潮、素描造型、色彩造型、造型透视基础、书法与篆刻、综合材料与公共艺术、计算机表现、摄影、公共艺术基础、设计美学、设计实践及毕业设计等。
艺术设计系设“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现有2个专业方向:环境形态设计(包括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施设计、室内家具及陈设品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VI设计、媒体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印刷设计等)。
文化素质教学部在原美育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2000年并入南开大学文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美学、文学和艺术教育公选课程,现职教员 11 人,2 名教授,4 名副教授,5 名青年讲师,涉及文化美学、文艺学、音乐教育、舞蹈教育、服饰美学等研究方向,其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已历十余年,教学科研水平有了实质性的飞跃,近年来出版著作和教材14部,除专业论文外,教师们发表艺术教育专题研究论文50余篇,获市级以上奖项成果十几项,举办素质教育课程汇报演出21期,每学期开设美学与艺术教育课程40余门,其中有一门全校素质教育核心课程,8门全校优秀公选课。每年有近2000名学生受益。教师们还为文学院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相关理论课程,为舞蹈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课程。指导校内学生合唱团、舞蹈团、钢琴社团、教师合唱团等社团活动,积极参与校内外艺术展演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建设。
在文化素质教学部十几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素质部教师自觉贯彻素质教育纲要,切实推进文化创新,助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强人文学科课程体系中的艺术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在公选课平台上完善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形成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鉴赏、艺术实践等多层面立体建设,使课堂与舞台贯通,课程与社团活动互动,特长生与普通生相互影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全校学生受益。同时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艺术社团的指导,课堂内外贯通,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创造力,促使各专业学生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每学期一次的素质教育课程汇报演出是文化素质教学部组织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已成为南开校园文化的出色品牌,素质部老师中青年搭配,轮流担任艺术总监和演出主任,把自己的艺术理念灌注于每期活动,个性突出,异彩纷呈,全面锻炼了队伍,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多样化审美趣味的评价标准,更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素质教学部开设的全校公选课,力图把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创新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艺术文化热潮,成为公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南开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该中心担任全校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是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母语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其带头人为陈洪,主要成员有李瑞山、周志强、冯大建、林晨、胡学常、张静、张培锋、李锡龙、卢桢、王旭峰等。该团队从2004年起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编写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15种;建成“大学语文”门户、教学平台、教学论坛、精品课程等4个网站;大规模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经过几年努力,建成“南开大学校级示范精品课程”、“天津市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 取得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团队成员发表大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论文集一部;承担国家、省部级学术研究项目10余项,承担校、市、部教学改革项目6项;建成培养大学语文教师的“高等中文教育”博士点,已招收5届学生;与高教社合作举办全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10期,加上其他多种形式,累计培训教师1500多人次;倡导成立全国大学语文教学协作体,吸引60余所院校参与,实现资源共享和课程共建,发挥了辐射和带头作用。
中心顾问:陈洪教授;主任:周志强教授。教学秘书:路腾副研究员。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
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由中文系与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嘉莹教授合作建立,以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为职志。成立于1993年1月,原名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
所长叶嘉莹教授是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及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著作等身,成果斐然,主要著作有《迦陵论词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灵溪词说》(与缪钺合著)《词学古今谈》(与缪钺合著)《词学现代观》《清词名家论集》《迦陵文集》(十册)等。
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接受加拿大实业家蔡章阁先生和澳门实业家沈秉和先生的捐助,同时叶嘉莹先生个人捐资10万美元,设立“永言”学术活动基金和叶氏“驼庵”奖学基金。其中,叶氏“驼庵”奖学金自199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最高奖额3000元,最低奖额1000元,专门颁发给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该奖学金至今已颁发了4届,本院有60余人次获得。
中华诗教与古典研究所内部设儒学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国儒学文化为主)、诗词研究中心和文学比较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同时全面收集古典诗词研究资料,建立诗词资料中心,以供高水平研究之用;澳门企业家沈秉和先生捐资人民币100万元,作为诗词研究中心之基金,用于购集诗词研究资料和培训师资等用途,由沈先生任基金会顾问),同时建有古代文化图书资料中心和古典诗词图书资料中心。
除主持人叶嘉莹先生外,以中文系教师带项目进所兼任主要研究人员,同时接受国外学者来所作学术访问或专题研究。
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学术协作活动,一方面利用“永言”学术活动基金有计划地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与国外学术机构就有关重大课题的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除高水准的学术研究以外,该所还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普及,开展幼儿诵读古诗和中小学师资培训。该所的近期目标是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古典诗词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
陈洪(博导),李剑国(博导),卢盛江(博导),罗德荣,罗宗强(博导),孟昭连(博导),宁稼雨(博导),孙昌武(博导),陶慕宁(博导),许祥麟,张红,张峰屹,张毅(博导) 赵季,孙克强(博导),查洪德(博导),张静,汪梦川,可延涛(秘书)
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由中文系与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嘉莹教授合作建立,以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为职志。成立于1993年1月,原名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
所长叶嘉莹教授是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及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著作等身,成果斐然,主要著作有《迦陵论词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灵溪词说》(与缪钺合著)《词学古今谈》(与缪钺合著)《词学现代观》《清词名家论集》《迦陵文集》(十册)等。
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接受加拿大实业家蔡章阁先生和澳门实业家沈秉和先生的捐助,同时叶嘉莹先生个人捐资10万美元,设立“永言”学术活动基金和叶氏“驼庵”奖学基金。其中,叶氏“驼庵”奖学金自199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最高奖额3000元,最低奖额1000元,专门颁发给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该奖学金至今已颁发了4届,本院有60余人次获得。
中华诗教与古典研究所内部设儒学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国儒学文化为主)、诗词研究中心和文学比较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同时全面收集古典诗词研究资料,建立诗词资料中心,以供高水平研究之用;澳门企业家沈秉和先生捐资人民币100万元,作为诗词研究中心之基金,用于购集诗词研究资料和培训师资等用途,由沈先生任基金会顾问),同时建有古代文化图书资料中心和古典诗词图书资料中心。
除主持人叶嘉莹先生外,以中文系教师带项目进所兼任主要研究人员,同时接受国外学者来所作学术访问或专题研究。
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学术协作活动,一方面利用“永言”学术活动基金有计划地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与国外学术机构就有关重大课题的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除高水准的学术研究以外,该所还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普及,开展幼儿诵读古诗和中小学师资培训。该所的近期目标是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古典诗词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
陈洪(博导),李剑国(博导),卢盛江(博导),罗德荣,罗宗强(博导),孟昭连(博导),宁稼雨(博导),孙昌武(博导),陶慕宁(博导),许祥麟,张红,张峰屹,张毅(博导) 赵季,孙克强(博导),查洪德(博导),张静,汪梦川,可延涛(秘书)
(天津市性别文化与社会发展基地)
南开大学的妇女/性别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作为国内最早重建社会学系的高校,南开学人在各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妇女问题给予高度关注。1994年6月,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多学科妇女研究机构之一;2006年6月,全国妇联首批挂牌,成为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2010年,获批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
与彭珮云主席合影(2004年10月13日)
本中心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南开大学的各个有关院、系、所,包括社会学、中文、历史、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十多个学科。其中多人为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5人。
2000年4月和2004年10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两次到本中心视察工作,对中心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1年10月13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秀榕,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范继英来到南开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调研并与专家教授座谈。宋秀岩在座谈会上强调,妇联组织要与高校加强合作,为妇联工作的发展,破解妇女群体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提供支持
多年来,中心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跨学科联合开展科研活动
近年来,中心成员在有关妇女与发展方面课题的研究成果中,体现了多学科渗透的特点。大家在从事本学科专题研究的同时,以中心为交流平台,在相互沟通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发挥不同专业背景的优长,对妇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启发。
中心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计生委、全国妇联、天津市妇联和其他部门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委托的3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十余部。基地两位主要负责人分别作为跨学科跨高校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课题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
2、多层次人才培养
南开大学人口学专业90年代即开始招收与性别研究相关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此后,各学科陆续招收与性别研究相关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在本科开课相关课程17门,涉及社会学、文学、历史学、人口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包括12门专业选修课、5门全校公选课。
3、结合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实践,参与妇女研究方面的社会工作。
中心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参与社会,关心现实中存在的妇女与发展问题。中心成员积极承担和参与校内外有关社会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的培训任务。在校内为大学生、研究生开设与妇女问题有关的讲座,在校外,与全国妇联、天津市妇联、有关区、县、局妇联等合作,多次深入到市、区党校、机关、学校、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开展讲座活动和培训工作。
4、在《南开学报》设立特色专栏,发表性别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中心与《南开学报》合作,自2005年开始,创建了性别研究专栏,定期刊登性别研究方面的论文。截至2012年底,刊发专栏22期,发表论文82篇。其中多篇分别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产生较大影响。
5、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中心与国内外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先后数十人次参加与妇女研究相关的国际会议,与此同时多次邀请国内外学者前来就妇女研究问题进行交流。
近年来,中心有20余人次先后前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新加坡、西班牙、韩国以及香港、澳门等有关妇女与发展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还与南开大学部分专业学院合作,邀请国内外学者就妇女研究问题进行交流。
中心今后将进一步整合学术力量,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开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及其他各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将性别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辐射作用,为社会服务。
1.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13日,为研究中国文字的学术机构。
2.宗旨:开展学术研究,整理学术文献,促进学术交流,荟萃学术成果,传授学术知识,扶植学术人才,发扬中国文字学优良传统,推动中国文字学的深入发展和发扬光大。
3.任务:
专题研究:适应学术发展,拟定研究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定理论研究课题与应用研究课题;按照具体内容,分短期项目与长期项目;约集学界同仁,由个人独立完成或集体合作完成。
文献整理:勘订诠释中国文字学的传世典籍与出土资料,传承优秀遗产。
交流活动:进行学术考察,接纳学术访问,设立学术论坛,举办学术会议,通过各种途径广泛促进国内海外学术交流。
知识传授:采取各种形式,分别从普及与提高的不同层次,传授中国文字学知识。
人才延揽:向国内海外延聘有造诣的学人为兼职研究学者,充实研究力量。受聘者参与本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承担一定研究任务。
4.本简章自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之日起施行。
主任:杨琳
副主任:孔祥卿
研究人员:孙倩,马尚(兼秘书)
1. 小尔雅今注,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2. 训诂方法新探,商务印书馆2011
3. 汉字形义与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4. 语文学论集,人民出版社2019
5. 汉语俗语词词源研究,商务印书馆2020
1. 《说抱薪救火》商榷,中国语文天地1987:5
2. “昭假”新解,四川大学学报1988:4
3. 释“取与”“负”“论”,中国语文天地1989:4
4. 马王堆汉墓帛书重文号释例,文献1990:3
5. 古汉语词语杂考,古汉语研究1993:3
6. 五笔号码检字法,图书馆学研究1994:4
7. 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中国人文科学(韩国)13辑1994
8. 成语另解二则,辞书研究1994:6
9. 成语正义二则,古汉语研究1995:4
10. “杜撰”语源考,古汉语研究2000:3
11. “子”为尊美之称探源,汉语史研究集刊第3辑,2000
12. 《小尔雅》异文研究,文字学论丛第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3. 《小尔雅》文字讹误辩正,语言研究2002:1
14. 《小尔雅》疑难义训溯源,烟台大学学报2002:2
15. 《小尔雅》考实,文史2002年2辑,总第59辑
16. 箭靶中心何以称“鹄”?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1
17. 论词例求证法,语言研究2003:4
18. 从《说文》看《小尔雅》之本字,说文学研究第1辑,湖北:崇文书局2004
19. 《说文》辨正五则,中国文字研究第5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0. 释化,汉字研究第1辑,学苑出版社2005
21. 谈义源研究的价值,南开语言学刊2005:1
22. 论异文求义法,语言研究2006:3
23. 《说文通训定声》评议,说文学研究第2辑,崇文书局2006
24. 枢之本义考,汉语史学报第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5. 《说文》小札,中国文字学报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6
26. “胡”的胡须义的由来及出现时代,南开语言学刊2007:2
27. 论因声求义法,长江学术2008:3
28. 论因形求义法,中国文字研究第10辑,大象出版社2008
29. 《史记》疑难词语解诂,古汉语研究2009:4
30. “黄河远上”与“黄沙直上”的是非,古典文学知识2010:6
31. 说“文”,红树林(中学生版)2010:12
32. 说“年”,红树林(中学生版)2011:1-2
33. 说“字”,红树林(中学生版)2011:3
34. 说“天”,红树林(中学生版)2011:4
35. 说“案”,红树林(中学生版)2011:5
36.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索隐,汉语史学报第1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7. “也”有女阴义,寻根2012:3
38. 释“字”“船”“盛”,中国文字学报第4辑,商务印书馆2012
39. “棒”与“老板”考源,南开语言学刊2012:2
40. 谐声字以谐韵为原则说,中国文字研究第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谐声字は谐母音を原则とする说,东ァジァの言语·文化の比较,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2009
41. 论先秦一车驾三马之制,考古2014:5
42. “草”之雌性义考源,燕赵学术2014年秋之卷
43. 方言词“尕”“玍”的由来,南开语言学刊2015:1
44. 论相邻引申,古汉语研究2015:4
45. 楚简《老子》男阴之“鸟”考释,中国文字研究第22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46. “吃醋”考源,励耘语言学刊2016:1
47. 倒霉·倒灶·刷子考源,汉语历史语言学的传承与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48. 俗语词“停烛·停灯”考源,南开语言学刊2016:1
49. “顶呱呱·呱呱叫”考源,长江学术2016:3
50. “铜斗、泼天、泼天閧、拨天关、泼家私”考释,文献语言学第3辑,中华书局2016
51. 察隻子·变复·偶语解证,文化学刊2016:10
52. 悬橙·捉出·悬米·嬴勝辨正,文化学刊2016:11
53. “动弹”“动换”考源,向熹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16
54. 《说文》段注辨证七则,宏德学刊第5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55. “跳槽”考源,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秋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6. “虚篢”“葫芦提”考源,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2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57. 温馨·温黁的源流,文化学刊2017:7
58. 释“娄”,中国文字研究第25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
59. 释毕·卑·川/心,中国文字学报第7辑,商务印书馆2017
60. 俗语词本字考释二则,南开语言学刊2017:1
61. “窣没坤·仆鉴·独力”非音译词辨正,历史语言学研究第11辑,商务印书馆2017
62. “快”“筷”词源新证,长江学术2017:4
63. “出人头地”“慢条斯理”考源,语言研究2018:1
64. 古代刑具“三木”考辨,中原文化研究2018:4
65. 固执义之“轴”考源,南开语言学刊2018:1
66. 《篆隶万象名义》释疑,中国文字研究第2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
67. 《金瓶梅词话》形误字考辨,汉字汉语研究2018:4
68. “烤”字溯源,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3
69. “词存系统”与“义由用生”:词汇学的重要学术理念,长江学术2019:2
70. “三寸丁谷树皮”“楚人谓乳穀”正义,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6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
71. 《金瓶梅词话》音借字考辨,汉字汉语研究2019:3
72. “冬烘”“小的子”“的笃”考源,汉语史学报第20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73. 出土资料对解证传世文献疑难字词的价值,中国文字研究第30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74. 《金瓶梅词话》形误字辨正,华夏文化论坛2019年第2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
75. 《金瓶梅》“栗暴·虔婆·老脚”考释,南开语言学刊2019:2
76. 《红楼梦》疑难词语解证,文学与文化2020:1
77. “麻犯、猎古调、旋菠箕”的源流,文献语言学第11辑,中华书局2020
78. 《方言》《广雅》“桓”“餻”辨正,中国文字研究第32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20
79. 流行的词源误说辨正,励耘语言学刊2020年第2辑,中华书局2020
80. “劳戏·劳什子·桦来唇·没兴”考释,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9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
81. 俗语词“掉、绰、哨腿”考释,南开语言学刊2020:2
82. 《金瓶梅》俗语词考源三则,文献语言学第13辑,中华书局2021
83. 《金瓶梅词话》中的反训词,长江学术2022:2
84. 《红楼梦》“洋线番羓丝的鹤氅”解证,红楼梦学刊2022:3
85.
86. 俗语词“靶子”“躧狗尾”“摭溜子”考释,中国训诂学报第5集,商务印书馆2022
87. 《金瓶梅词话》形误字通例,汉字汉语研究2022:3
88. “找”“踩”“考源,汉语史学报第2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
1.走进美丽的汉字世界(第二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2.汉字与彝文的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彝文的源流,民族出版社2005
4.汉字学通论(合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伤寒金匮温病名著集成(校注),华夏出版社1997
1. 两岸异体字规范和实际用字情况的比较研究,中国文字研究第2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
2. 《猓猡译语》的特殊汉字,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18
3.“好”的核心语义和词义系统探讨,汉字汉语研究2018:2
4. 有关汉字单位的几个概念,中国文字学报第8辑,商务印书馆2017
5. 汉语语素在韩源词中的构词研究——以汉语语素“间”为例(第二作者),南开语言学刊2016:1
6. 故宫藏《猓猡译语》的版本与校勘,民族语文2016:2
7. 现代汉语的独字音节及其成因,南开语言学刊2015:2
8. 网民新造“成语”与“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澳门语言文化研究2014
9. 汉字部件规范与部件拆分,兰州学刊2013:1
10. 韩国独有汉字词初探,南开语言学刊2012:1
11. 两种同型文字的不同发展,文字学论丛第6辑,线装书局2012
12. 说文小篆形声字形符声符位置的分布规律,说文学研究(第三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13. 历史比较法在彝文研究中的应用,民族学报第五辑,民族出版社2007
14. 彝语“哎哺”与汉语“阴阳”,东欧亚大陆语言研究第1集,日本好文出版社2006
15. 彝文规范的前景,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4
16. 彝文规范的历史回顾与前瞻,中国文字研究第五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7 彝文的源流,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3
18.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彝文现状与战国时期汉字状况之比较,文字学论丛第二辑,崇文书局2003
19. 汉语长度单位词的来源,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同义字(词)的辨析,文字学论丛第一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21. 人体头面部位名称辨,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8:3
22. 小议汉字与汉语的契合性,汉语言文化论丛——国际汉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95
23. 试论形声字形符的表义作用,语言研究论丛第六辑,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24. 现代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的初步调查,天津教育学院学报1989:4
25. 怎样辨认异体字,中文自学指导1989:10
26. 形声字字义与形旁的关系,中文自学指导1988:11
1.论汉语词汇语法化与用字变化的互动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
2.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毛传》名物词义界训释,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3辑)2019
3.《毛诗故训传》名物词训释的经学指向,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4辑)2019
4.“的”字职用演变研究,汉字职用研究•使用现象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动词{得}的历时用字考察,汉字职用研究•使用现象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证真二十五例,文献2022:1
2.台湾历史博物馆所藏甲骨缀合五组,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二十四辑)2022:1
3. 从段注改篆谈《说文》篆形校勘的原则和方法,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二十一辑)2020
4. 历类甲骨卜辞断代研究述评,语言历史论丛(第十五辑)2020:2
5. 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新发现举隅(十二例),出土文献2019:1
6.“狂狷”释义及其词汇化,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4
南开大学词汇学与词典学研究中心于2003年11月23日成立。中心挂靠文学院,作为一个操作平台,便于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设在我校开展工作。
在南开大学词汇学与词典学研究中心成立的同时,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亦于当日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成立。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7个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有关语言文字国家标准的制定、审核和推广等工作。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是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成立起来的第一个分技术委员会。
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是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分支机构,在语标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语标委的章程及其有关规定为工作指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汉语语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汉语能够更加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将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提出汉语语汇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并负责组织汉语语汇标准化的宣讲、解释和推行工作,以促进汉语语汇和词典编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汉语语汇标准的送审稿进行审查,形成审查意见,提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中心主任:周荐教授;秘书长:杨琳教授;
成员:王红旗教授、王延栋教授、孔祥卿副教授、袁明军副教授;
秘书:吴娟
“南开大学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4年4月1日(据南发[2004]30号文件),为非实体研究机构,挂靠文学院。
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是在原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研究机构及其依靠学科历史悠久,从邢公畹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建设“边疆人文研究室”起,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特色明显:在国内综合性高校中独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语言学类全部博士授权,长期致力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和与之有亲缘关系的境外民族语言的多种专语研究及其与汉语的比较研究;阵容齐整:既有民族语言研究的专家,又有汉语言研究专家,且多数通晓、兼擅汉语和数种少数民族语言,在语法、词汇、语音、文字诸方面均有专长者。中心现有教授10人,博士生指导教师8人,近年有比较语言学方面的十多部学术著作出版、数十篇论文发表;学科基础坚实: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相关二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培养过博士生,近来又受权自主设置新增了极富特色、与中心宗旨完全一致的“比较语言学”硕士/博士授权学科。
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建立,缘于现有的以中国境内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两个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别研究汉语和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而实际上,汉语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及其他某些非汉语语言,存在着无法割断的、极其密切的历史关系——亲缘关系或接触关系。对于这种汉语与相关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非常重要,但往往不便纳入“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之内。如果汉语研究与周边其他民族语言研究各自为阵,缺乏相互的交叉研究、比较研究,将使许多学术疑难问题无法解决:局限于一种语言文字的研究,不易发现语言文字演变的普遍规律,或者会把普遍的东西当成某种语言文字的特点。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往往是最具有创新空间之处。从近20年语言学科发展的大趋势看,跨专业和多语言的比较研究是其新的生命力和学术增长点所在。学界已日渐形成共识:必须打通语言界限,改变汉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各自为阵的研究格局,拓展学术视野和学科范围,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使汉语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并重,二者密切结合、互相促进。这是中国语言学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将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综合发挥多学科的优势,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类型比较语言学、双语及方言比较研究、汉语与非汉语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字学等——这些在我国尚属相对薄弱且亟待开垦的领域——为主要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积极争取科研规划立项和“横向”立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中心将致力于培养跨学科、跨语种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中从2005年起特别招收新增“比较语言学”硕士和博士授权学科的考生,以适应高层次语言研究、尤其是当前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的需求。
该中心在运行机制上,模拟教育部和南开大学《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规定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等五项标准建设,积极积累经验,争取申报成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主任:曾晓渝教授;
学术顾问:马庆株教授;
学术秘书:孔祥卿博士
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中心挂靠文学院,研究人员由艺术院校从事东方美学研究、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的专家学者组成,核心成员主要来自南开大学、中南民族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研究人员中,博士后出站人员2人、教育部相关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研究人员学科背景涵盖文艺美学、电影艺术学、中国文艺思想史、美学、中国绘画、数码艺术、艺术设计、舞蹈等8个专业,涉及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传播学和艺术学5个一级学科。多年来,中心积极促进与国内外院校的学术交流,鼓励青年教师海外讲学或者访学。多次赴日本、美国、荷兰和法国以及港台讲学或访学。
中心建有艺术学学科艺术理论、美术、音乐舞蹈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中国艺术理论、电影文化研究、中国绘画与美术史论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文艺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文艺美学与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近百种种学术专著、作品集,举办5次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心第一任学术带头人为彭修银教授,现任学术带头人为周志强教授。
中心主任:周志强教授
主要成员:彭修银教授(中南民族学院)、沈立岩教授、赵均教授、薛义教授、王伟教授(北京舞蹈学院)、满运喜教授(北京舞蹈学院)、杨岚教授、李润霞副教授、吴立行副教授(中国台湾)、胡疆锋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周青教授、杜森副教授、史晶歆讲师(舞蹈编导,北京舞蹈学院)
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NCP),成立于2004年6月,挂靠文学院。由南开大学和小林重顺先生创立的国际知名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NCD)共同创建,在中国著名大学建立了以色彩和公共艺术为研究主体的学术机构。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旨在通过构建中国色彩与公共艺术应用研究和社会化实践平台,形成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人材培养基地。
将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色彩设计理论引入中国,构建中国色彩应用系统与公共艺术的实践体系是本中心的使命和责任。在借鉴国外色彩设计与环境建设保护中取得的经验同时,发掘中国本土经验,实现城市的人文品质与外在形象的融合,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的公共艺术空间。
本中心自成立以来,引进了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色彩应用系统,编译《色彩心理探析》《色彩形象坐标》《形象配色艺术》等色彩系统应用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影响广泛。
2004年至今,本中心培养了包括色彩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等专业近40名硕士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和国际知名学者,在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中心参与完成了包括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江苏省等多项重要城市的规划设计、色彩规划设计、城市公共艺术与雕塑的课题与项目。
多年来,本中心配合参与中国流行色协会的工作,承担了理事会和色彩教育委员会的重要活动,积极推动中国色彩事业的发展。参与并承担了中国雕塑学会、中国城市雕塑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委会、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天津市雕塑艺委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的工作。
人员构成:
中心主任:李军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兼滨海学院艺术系主任)
艺术总监:道江义赖(NCD继任所长、南开大学客座教授)
学术顾问:宫冈直树(NCD前任所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学术顾问:侯杰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主要成员:由南开大学相关领域教师及校外同行专家构成中心学术团队
2006年12月12日,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和外国语学院打破高校专业学科研究管理的传统模式,整合各学院资源优势,共同组建了跨学院的学术研究机构——南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南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涵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四个博士点。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陆俭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沈家煊教授,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南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石锋教授,共同为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揭牌。参加揭牌仪式的来宾还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朱庆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来宾们在致词中对南开大学语言学的传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南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的成立,既能进一步促进南开大学语言学事业的进步,也将为中国语言学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南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庆株教授等南开语言学者也在会上畅谈了对南开大学语言学的展望。
所长:石锋教授; 副所长:曾晓渝教授、周荐教授、马秋武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庆株教授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施向东教授、洪波教授、李兵教授
南开大学曹禺暨中国话剧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7年5月,为非实体研究机构,挂靠文学院。
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演剧传统,张伯苓校长、张彭春先生、周恩来总理均为南开话剧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2007年4月, “艺术教育与中国话剧百年”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会议就中国话剧的历史、南开话剧的优良传统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多位专家建议我校成立研究曹禺戏剧成就和中国话剧历史的专门机构,以适应国内外关注南开话剧传统、希望深化学术交流的迫切需要。2007年5月,经学校批准,“南开大学曹禺暨中国话剧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由南开发轫且延续至今的演剧历史具有丰厚的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南开大学的话剧研究更有优良传统和独到之处:中文系校友田本相为代表性学者,任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曹禺研究会会长,中文系年轻校友宋宝珍则继田本相先生之后为第二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我校出版社编审崔国良的话剧史料研究、文学院教授焦尚志(任曹禺研究会副会长)的话剧理论研究、曹禺研究,李锡龙教授的曹禺研究等,都在学术界广有影响,研究中心将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中心以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为依托,以对话剧相关课题有研究基础的教师和研究生为主体,并聘请对话剧艺术有精深造诣的各界人士加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其他活动。通过曹禺和话剧这一纽带,联系国内外校友,开展对外交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我校的文学艺术教育,建设优质校园文化。
中心成立以来,在开展研究学术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实践,如2007在南开大学与天津市戏剧家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了“话剧百年校园巡演”活动中主要负责协调工作;2009年编辑“南开话剧史料”丛书等文献;2010年参与组织“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
中心主任:李锡龙 教授
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于2011年5月27日由全球顶尖的用户界面产品生产商Wacom公司与与南开大学共同创建。中心挂靠文学院,是国内第一个同时也是世界首个专门从事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心负责人系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张旺副教授。
旨在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在数字网络技术条件下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探索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通过数字技术将中国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向世界传播。
(1)数字中国画的创作;
(2)数字中国画美学价值研究;
(3)数字中国画在相关产业的应用研究。
南开大学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创立于2010年,是一个以综合视觉艺术为研究领域的学术平台。中心挂靠文学院,立足本校学术资源,以跨学科和跨地域的开放式工作方法,开展创作交流和合作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 综合媒材艺术研究:以创作交流和理论研究为主要;
二、 公共艺术研究:着重创作、理论和应用领域的专题研究;
三、 传统视觉艺术遗产研究:以富媒体数据库为平台,研究和整理传统视觉艺术遗产,建立具有多维信息和交互功能的数字化文献库。
1. 唐山铁路机车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创意研究。与天津市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放建筑设计事务所共同合作完成建筑方案设计,获得“第八届中国人居典范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建筑设计金奖”。
2. 中国传统龙文化视觉遗产专题:“龙书”——龙字的书法艺术。
1. “拓树计划”。
2. 滨海新区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研究。
3. 中国传统视觉文化遗产富媒体文献库研究。
南开大学穆旦诗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16年12月,为非实体研究机构,挂靠文学院。
南开大学在中国新诗历史的建构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穆旦更称得上中国新诗坛的翘楚、南开大学的骄傲,新时期以来穆旦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新诗第一人,穆旦的人与诗已经为公认为一笔最富启迪性的精神文化遗产。为研究穆旦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张扬穆旦的思想艺术精神和影响,有效整合学术力量,进而推进中国新诗研究,经过长时间的筹备,2016年12月,经学校批准,“南开大学穆旦诗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中国新诗研究特别是穆旦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李新宇、罗振亚、李润霞、卢桢等教授等对相关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过深入研讨,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学科与海内外传媒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文学院坚持数年的“穆旦诗歌节”,已成为广有影响的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以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为依托,对穆旦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有研究基础的教师和研究生为主体,并聘请对穆旦、中国新诗有精深造诣的各界人士加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其他活动,有效扩大海内外学术交流,密切与海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我校在海内外的学术声誉,扩大国际影响。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心人员出版了《中国当代诗歌史编年纪事》、《异国的漫游者:早期新诗的海外旅行视角考察》、《中国先锋诗人论》等数种以穆旦和中国新诗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等重要刊物发表近百篇学术文章;和学院古代诗歌研究的同道联合,主编理论刊物《南开诗学》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数辑后,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获批了“域外行旅与中国新诗的发生”、“‘新批评’中国化与新诗的审美建构”等六项新诗研究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办了“穆旦与百年中国新诗: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九届研讨会”、“21世纪新诗:挑战与对策”等学术研究会。
人员组成:
中心主任:罗振亚 教授
主要成员:李新宇教授、李润霞副教授、卢桢教授。
南开大学穆旦诗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16年12月,为非实体研究机构,挂靠文学院。
南开大学在中国新诗历史的建构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穆旦更称得上中国新诗坛的翘楚、南开大学的骄傲,新时期以来穆旦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新诗第一人,穆旦的人与诗已经为公认为一笔最富启迪性的精神文化遗产。为研究穆旦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张扬穆旦的思想艺术精神和影响,有效整合学术力量,进而推进中国新诗研究,经过长时间的筹备,2016年12月,经学校批准,“南开大学穆旦诗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中国新诗研究特别是穆旦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李新宇、罗振亚、李润霞、卢桢等教授等对相关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过深入研讨,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学科与海内外传媒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文学院坚持数年的“穆旦诗歌节”,已成为广有影响的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以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为依托,对穆旦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有研究基础的教师和研究生为主体,并聘请对穆旦、中国新诗有精深造诣的各界人士加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其他活动,有效扩大海内外学术交流,密切与海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我校在海内外的学术声誉,扩大国际影响。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心人员出版了《中国当代诗歌史编年纪事》、《异国的漫游者:早期新诗的海外旅行视角考察》、《中国先锋诗人论》等数种以穆旦和中国新诗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等重要刊物发表近百篇学术文章;和学院古代诗歌研究的同道联合,主编理论刊物《南开诗学》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数辑后,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获批了“域外行旅与中国新诗的发生”、“‘新批评’中国化与新诗的审美建构”等六项新诗研究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办了“穆旦与百年中国新诗: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九届研讨会”、“21世纪新诗:挑战与对策”等学术研究会。
人员组成:
中心主任:罗振亚 教授
主要成员:李新宇教授、李润霞副教授、卢桢教授。
050101文艺学
_ 01文学基础理论
_ 02文学文本理论与批评
_ 03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
_ 04文化美学
_ 05民族文学理论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_ 01应用语言学
_ 02实验语音学
_ 03对外汉语教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_ 01汉语语法学
_ 02汉语语音学和方言学
_ 03文字学与训诂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_ 01古典文学文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_ 01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_ 02唐宋文学
_ 03元明清文学
_ 04中国小说戏曲研究
_ 05中国文学思想史
_ 06传统文化与文学
_ 07词与词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_ 01中国女性文学
_ 02中国当代文学
_ 03中国现代文学
_ 04中国近代文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_ 01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
_ 02少数民族语言专语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_ 01欧美文学
_ 02比较文学
_ 03俄苏文学
0501Z2★文艺评论与创作
_ 01文艺评论写作
_ 02文艺创作
0501Z3★比较语言学
_ 01汉语与非汉语比较
_ 02双语及双方言
_ 03比较方言学
0501Z5★高级应用语言文学
_ 01高级语文教育
_ 02高级写作与编辑
_ 03汉语阅读研究
050301新闻学
_ 01新闻理论与实践
050302传播学
_ 01传播理论与实践
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_ 01新闻采访与现代传播
_ 02媒介经营与管理
_ 03广电新闻与文化传播
055300出版(专业学位)
_ 01现代出版业务
_ 02出版经营与管理
_ 03出版物营销
130100艺术学理论
_ 01中国艺术思想史
_ 02艺术文化研究
_ 03艺术阐释学
_ 04艺术教育学
130400美术学
_ 01中国画研究与创作
_ 02综合材料创作与公共艺术
_ 03美术史论
130500设计学
_ 01视觉艺术设计
_ 02环境艺术设计
_ 03服饰艺术设计
_ 04色彩应用
_ 05工业设计
_ 06新媒体艺术
_ 07数字绘画
135108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_ 01环境艺术设计
【标★的为自主设置学科】
050101文艺学
01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
02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
03文艺美学与文化研究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实验语言学
02应用语言学
03语言类型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汉语语法学
02古代汉语词汇与训诂
03词汇学与词典学
04现代汉字研究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经学史与经学文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明清小说与小说理论
02唐宋文学和文论
03古代文学与中国文论
05元代文学
06词学研究
07元明清文学
08中国叙事文学与文化
09先唐文学与文论
10先秦至六朝文学
11唐宋文学与宗教
12宗教文化与文学
13魏晋南北朝隋唐诗文
14汉魏六朝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现代中国文学与性别
02现代中国文学思潮
03现代中国分体文学
04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流派
05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
06现代文学理论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1少数民族语言专语研究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外国文化与文学
02欧美文学·圣经文学
0501Z1★中国文学思想史
01中国文学思想史
01中国文学思想史
0501Z3★比较语言学
01汉语与非汉语比较
02比较语言学
0501Z4★高等中文教育
01大学语文教育
【标★的为自主设置学科】
研究机构 | ||
---|---|---|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 APEC研究中心 |
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 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 |
人权研究中心 |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 组合数学中心 |
统计研究院 | 日本研究院 | 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中国APEC研究院 | 金融发展研究院 |
滨海开发研究院 | 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 移植医学研究院 |
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 | 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 | 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深圳研究院 | 国家新材料研究院 |
艺术与美学研究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开大学) |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
海南研究院 | 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 | 欧洲研究中心 |
WTO研究中心 | 亚洲研究中心 | 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实验动物中心 |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光学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语言研究所 | 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 | 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 |
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 | 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 |
教务部(本科招生办公室、本科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中心)
负责本科招生宣传与录取工作。负责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的学籍学位管理;负责本科教学运行,教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负责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负责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教学成果、名师团队的培育申报工作等;负责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校级交流工作等;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建设、本科教学评估相关工作等;负责组织学生各类社会化考试等。上级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伯苓学院
负责组织实施“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计划。开展各级各类特色班选拔、培养与管理;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计划的评价、总结、交流和推广等。上级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材建设办公室
负责本科教材研究、编写、选用、评优以及教材建设等管理工作,落实教材审查制度;推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及使用相关工作等。上级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务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开大学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与嘱托,在迈向新百年的重要历史时期,砥砺前行,勇做标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落实“以本为本”,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各环节改革,协调统筹人才培养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南开特色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公能”兼济、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同谱写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篇章。
分管校领导 党委副书记 | 梁 琪 (代管) |
教务部部长 | 李月琳 |
教务部副部长 | 金柏江 |
教务部副部长 | 张学良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项目 负责人 | 职称 | 项目 类别 | 项目 代码 |
1 | 本科生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公共平台的建设探索 | 经济学院 | 周爱民 | 教授 | 重点 | E10-0203 |
2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 商学院 | 王迎军 | 教授 | 重点 | B05-1102 |
3 | 环境科学课程优化与教学实施的实践研究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玉秋 | 教授 | 重点 | C04-0825 |
4 | 新形势下药学专业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课程体系建设 | 药学院 | 李月明 | 教授 | 一般 | C04-1007 |
5 |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开放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应用 | 商学院 | 袁庆宏 | 教授 | 一般 | B02-1102 |
6 | 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 张福海 | 副教授 | 一般 | C04-0806 |
7 | 构建多层次本科生物理科研实践教育网状体系研究 | 物理学院 | 余华 | 副教授 | 一般 | D03-0702 |
8 |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综合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 泰达学院 | 刘彦平 | 副教授 | 一般 | D02-1106 |
大学2018年第八届国家级、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
序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成果科类 | 学院 | 获奖等级 | 时间 |
1 | 全面发展、主动成长 ——南开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龚克、朱光磊、杨克欣、刘立松、杨光明、蒋雅文、白云龙、何璟炜、王成辉、季纳新、杨岚 | 南开大学 | 其他 | 南开大学 | 国家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2 | 衔接中学-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 李川勇、王慧田、宋峰、余华、孙骞、陈靖、陈宗强、刘丽飒、刘松芬 | 南开大学 | 理学 | 物理科学学院 | 国家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3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学文化十讲”的建设与实施 | 顾沛、李军、向兵、兰莹莹、董敏 |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 理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国家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4 |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 张伟刚、宋峰、刘铁根、马秀荣、江俊峰、严铁毅、高艺、王恺、尚佳彬、王斌辉、刘佳 |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 其他 |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 国家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5 | 全面发展、主动成长 ——南开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龚克、朱光磊、杨克欣、刘立松、杨光明、蒋雅文、白云龙、何璟炜、王成辉、季纳新、杨岚 | 南开大学 | 其他 | 南开大学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6 | 衔接中学-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 李川勇、王慧田、宋峰、余华、孙骞、陈靖、陈宗强、刘丽飒、刘松芬 | 南开大学 | 理学 | 物理科学学院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7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学文化十讲”的建设与实施 | 顾沛、李军、向兵、兰莹莹、董敏 |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 理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8 |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 张伟刚、宋峰、刘铁根、马秀荣、江俊峰、严铁毅、高艺、王恺、尚佳彬、王斌辉、刘佳 |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 其他 |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9 | 基于综合实践体系的智能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方勇纯、刘景泰、张雪波、孙宁、许林、周璐、王鸿鹏、赵新 | 南开大学 | 工学 | 人工智能学院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0 | 优化教学 激励互动 引智交流——卓越史学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 | 余新忠、江沛、王利华、李治安、陈志强、杨栋梁、王晓欣、刘毅、付成双、侯杰、夏炎、谢东 | 南开大学 | 历史学 | 历史学院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1 | 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 王佰全、李一峻、程鹏、周其林、邱晓航、郭东升、阮文娟、孙宏伟、杨光明 | 南开大学 | 理学 | 化学学院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2 | “学有所长,教有所专”——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 李霞、唐磊、简悦、刘洁莹、肖云、程梅、王一普、黄跃华、韩丽娜、梁伟、崔晓红、吴静 | 南开大学 | 文学 | 公共英语教学部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3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程鹏、许京军、李川勇、余华、陈凌懿、刘方、王佰全、郭军义、卜文俊、杨光明、高翔 | 南开大学 | 理学 | 伯苓学院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4 | 环境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祝凌燕、孙红文、鲁金凤、周启星、鞠美庭 、王鑫、胡献刚、展思辉、汪磊 | 南开大学 | 其他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 | 杨谦、阎孟伟、刘娟 | 南开大学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列教学部 | 天津市一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6 | 专业教育与全面发展融合并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 段文斌、刘凤义、孙景宇、胡秋阳、谷云、蒋雅文、乔晓楠、张云 | 南开大学 | 经济学 | 经济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7 | 以合唱教学为载体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 孟超美、田雨、李建军、杨岚、王天骄、杨晓晶、高杨 | 南开大学 | 其他 | 文化素质教学部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8 | 多元协同的电子信息类“456”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孙桂玲、耿卫东、李国锋、张福海、刘波、吴虹、何明、张德贤、张晓丹、高艺、贺文霞、康力、潘麒羽 | 南开大学 | 理学 |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19 | 法学专业实训课程与案例教材建设改革探索 | 陈耀东、史学瀛、赵红、张晶晶、郑泽善、韩良、沈宝庆、张志坡、向波、王强军 | 南开大学 | 法学 | 法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20 |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英文班建设探索与实践 | 张玉利、杨坤、胡望斌、杨俊、崔连广、杨玉武、田莉 | 南开大学 | 管理学 | 商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21 | 创新军地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 谭小月、张岩、岳岩、刘文 | 南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医学 | 医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22 | 本科生微课制作与其他翻转课堂的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探索 | 周爱民、赵胜民、李学峰、张骅月、宋敏、刘晓峰、阳佳余、张增伟 | 南开大学 | 经济学 | 金融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23 | 文学经典阅读、批评方法论与文本分析融合互动的系列教材建设 | 刘俐俐 | 南开大学 | 文学 | 文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24 | 《数理逻辑》课程的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应用研究 | 李娜、翟锦程、于泉涌 | 南开大学 | 哲学 | 哲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25 | 全面多维的本科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 | 金柏江、吴晓华、刘妍、郭泉君、郭晓媛、许亚楠、索海军 | 南开大学 | 其他 | 教务处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26 | 为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建设高水平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平台 | 张金红、刘方、白艳玲、刘巍、卜文俊、赵立青、刘燕强、朱晔荣、魏东盛、李小菊、王宏刚、邓飞、赵玉红、李欣、沈广爽、石雪芹、陈容容、魏远、徐欣欣、李烨、聂祥、衡斌、蔺宝珠 | 南开大学 | 理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天津市二等奖 | 2018年第八届 |
78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游业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和对经济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从科学研究的视角和人才培养的高度去审视旅游学的研究和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问题,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关系旅游学科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本课程以国际化的视角,从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示了国际、国内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学科结构体系,为系统地接受旅游教育和从事旅游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教学立意高屋建瓴。
| |
| |
| |
| |
| |
|
教务部(本科招生办公室、本科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中心)
负责本科招生宣传与录取工作。负责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的学籍学位管理;负责本科教学运行,教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负责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负责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教学成果、名师团队的培育申报工作等;负责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校级交流工作等;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建设、本科教学评估相关工作等;负责组织学生各类社会化考试等。上级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伯苓学院
负责组织实施“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计划。开展各级各类特色班选拔、培养与管理;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计划的评价、总结、交流和推广等。上级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材建设办公室
负责本科教材研究、编写、选用、评优以及教材建设等管理工作,落实教材审查制度;推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及使用相关工作等。上级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务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开大学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与嘱托,在迈向新百年的重要历史时期,砥砺前行,勇做标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落实“以本为本”,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各环节改革,协调统筹人才培养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南开特色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公能”兼济、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同谱写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篇章。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内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认证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学厅〔2018〕7号),教务处可办理实施电子注册制度前的国内高等教育学历学位(2002年以前毕业的学历信息和2008年9月以前授予的学位信息)的验证与证明。
一、可验证范围
南开大学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学历及学位,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学历及学位,南开大学滨海学院2008届到2011届毕业生学位,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学位。
注: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历验证与证明请联系成教学院,电话23508302。
高自考毕业生学历验证请联系天津市自考办。
南开大学分校毕业生学历学位验证请联系天津师范大学档案馆。
二、邮件办理
1.用人单位验证毕业生学历学位,请将单位查询公函与需要验证的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发送至邮箱xjxw@nankai.edu.cn
2.学生本人开具学历学位证明,请将事由、所需证明、身份证扫描件、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xjxw@nankai.edu.cn
如需邮寄纸质版证明,请在邮件中写明收件人姓名、联系方式及地址,证明将以顺丰到付寄出。办理周期一周左右,每周四、周五寄出。
始建于1919年的南开大学,其研究生教育最早可以上溯到1928年,历经西南联大、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等阶段,至今,南开大学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历史已逾95年。作为一所文理并重、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南开大学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
1984年9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南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22所单位之一试办研究生院,从此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无论是教育水平还是教育规模、办学模式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步入一条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建立研究生院39年的岁月中,南开大学一直以来把学科建设放在“龙头”位置,通过大力发展学科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南开大学目前有34个院(系、所)和研究单位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作为负责全校学科建设规划和一万余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机构,也日渐成为中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研究生院。
“不拘一格降人才”。南开大学对那些有能力、有成果、专家型的人才永远敞开大门,尽可能提供一切优质的软、硬件条件,为其科研、教学服务。曾经有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老一辈的杰出人才;现在有老一辈带领的一批中青年人才队伍。目前,南开大学已经形成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
95年来,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秉承了张伯苓校长倡导的“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文、理、商”并重的发展理念,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全面为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形成了“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搞研究”的扎实学风。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们力争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使学校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不仅成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育制度的代表者和引领者,还要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整个过程都围绕“创新”培养有大志的人,使其在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上有明显提高,某些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
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关于学历教育研究生招生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定,全面统筹实施全校各类学历教育研究生招生工作。
2.学历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申报、分配、落实。
3.学历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留学、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定、招生宣传、信息发布、推免生接收、统考生报名、初试、阅卷、复试、录取名单处理和上报。
4.组织实施各类教育部专项计划的招生、录取。
5.负责新生名册汇总、归档及招生录取工作的分析、总结。
人员分工:
科长:刘晶平
办公电话:23505940、23502121
办公地点: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303、八里台校区服务楼205
电子邮箱:liujp06@nankai.edu.cn
工作职责:全校各类学历教育研究生招生计划制定落实工作;博士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博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文件修订、信息发布、数据处理、数据统计等工作;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考务工作;各类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招生录取工作,招生宣传;主管院长安排的其他工作。
副科:汪小超
办公电话:23505940、23502121
办公地点: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303、八里台校区服务楼205
电子邮箱:wangxc@nankai.edu.cn
工作职责: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文件修订、信息发布、数据处理、数据统计等工作,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考务工作,各类硕士研究生专项计划招生录取工作,财务预算及报账相关工作,招生宣传,主管院长安排的其他工作。
副科:李盛鑫
办公电话:23505940、23502121
办公地点: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303、八里台校区服务楼205
电子邮箱:lsx@nankai.edu.cn
工作职责: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文件修订、信息发布、数据处理、数据统计等工作,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考务工作,各类硕士研究生专项计划招生录取工作,财务预算及报账相关工作,招生宣传,主管院长安排的其他工作。
科员:郝曦妍
办公电话:23505940、23502121
办公地点: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303、八里台校区服务楼205
电子邮箱:haoxiyan@nankai.edu.cn
工作职责:学历教育博士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港澳台、留学生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招生宣传工作;博士研究生、港澳台、留学生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文件修订、信息发布、数据处理、数据统计等工作;硕士、博士研究生考务工作;主管院长安排的其他工作。
研究机构 | ||
---|---|---|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 APEC研究中心 |
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 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 |
人权研究中心 |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 组合数学中心 |
统计研究院 | 日本研究院 | 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中国APEC研究院 | 金融发展研究院 |
滨海开发研究院 | 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 移植医学研究院 |
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 | 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 | 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深圳研究院 | 国家新材料研究院 |
艺术与美学研究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开大学) |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
海南研究院 | 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 | 欧洲研究中心 |
WTO研究中心 | 亚洲研究中心 | 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实验动物中心 |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光学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语言研究所 | 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 | 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 |
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 | 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 |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亲临视察;周恩来总理三回母校指导;邓小平同志会见数学大师陈省身,批示成立南开数学研究所;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先后视察南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南开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对相关工作回信和勉励,更在百年校庆之际亲临南开视察。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学院“一校三区”办学格局。2017年9月,入选国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南开大学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占地445.19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2.5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7.90万平方米。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南开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有专业学院26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公能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16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22人、硕士生导师770人,教授864人、副教授840人。
南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557人,其中本科生16372人,硕士研究生8322人,博士研究生3863人。有网络专科学生71817人,网络本科学生61889人。
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有本科专业92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1个、备案研究中心6个,示范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9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个,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4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天津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天津市高校智库4个,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3人、青年拔尖人才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8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6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5人(17人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8人。天津市杰出人才8人,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1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2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0人、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17人,“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8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6个。
南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成果。2019年,周其林院士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2018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6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累计入选20篇。2019年,南开学者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3篇。2008—2017年南开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13069篇,累计被引用次数246598次,被引用次数排名第16位;篇均被引用次数18.87次,在全国累计被引用次数较多的高校中位居第一。
南开大学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立足“四个服务”职责使命,聚焦“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全方位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APEC研究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滨海开发研究院、教育与产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WTO研究中心、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津南研究院、统计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是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学校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全面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的实施,积极推动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和若干高层次交叉科学中心建设,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2019年,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合作筹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聚力打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我国旅游学科首个旅游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注重培育优良校风,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成长氛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办“创业班”,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创业服务和项目预孵化的实体平台。大力开展“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搭建师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互动平台。南开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3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拥有专兼职外国专家400余人,以及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承建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等9所海外孔子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韩国SK集团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全球大学领导者论坛(GULF)、国际公立大学论坛(IFPU)、国际公立大学联盟(IAU)、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活动,进一步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机构的实质性、深层次合作。
南开大学先后授予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吴大猷、经济学家扬·米尔达尔、美国科学院院士蒋—卡洛·若塔、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摩斯·居达·福克曼、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美国莱斯大学校长李达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等10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罗伯特·蒙代尔、彼得·杜赫提、卡尔·巴里·夏普莱斯、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罗伯特·恩格尔、巴里·詹姆斯·马歇尔、托马斯·萨金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著名作家金庸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南开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一代南开人的历史贡献。
微信公众号
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 版权所有 | 津教备0061号 津ICP备12003308号-1 Copyright @2002-2023 Admission Office. Nanka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南开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依据《南开大学章程》,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学校基本情况
第一条 学校名称:南开大学。
办学层次及类型: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颁发证书的学校名称:南开大学。
证书种类:凡具有南开大学正式学籍的学生,在允许的修业期限内取得规定的学分,符合毕业基本要求,准予毕业,并颁发南开大学毕业证书。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第二条 学校地址:学校法定住所地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设有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和泰达校区。
第三条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第二章 招生计划
第四条 经教育部核准,南开大学2023年计划招收本科生4100人。南开大学根据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学校办学条件,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往年分省招生计划数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各地生源数量、质量情况和毕业生就业等情况,编制2023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学校将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及解决同分数考生的录取。预留计划坚持集体决策,公平公正的原则投放使用。
第五条 招生范围:本科生面向全国招生,所有招生计划及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考生可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查询。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南开大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本科招生委员会审议学校招生计划和政策,对本科招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各类招生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学校设立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科招生政策、确定招生规模和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本科招生重大事项。
第七条 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作为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在本科招生委员会、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生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 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的各项规定,在学校纪检部门的监督下开展。
第四章 录取原则
第九条 南开大学执行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以所填报志愿和文化考试成绩为依据,公平竞争,公正录取。
第十条 南开大学根据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数量和录取分数线,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在各省公布计划数的120%,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在各省公布计划数的105%。
南开大学在确定调档数量、录取分数线及安排专业时,认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审定的全国性政策加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强基计划招生,以及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项目。
第十一条 按照非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如果当地同批次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报考南开大学人数不满招生计划数时,南开大学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不录取没有填报南开大学志愿的考生。
第十二条 南开大学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根据分数优先的原则,按照考生的投档成绩(取投档成绩的整数部分,下同)和专业志愿安排专业,考生的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在专业招生规模允许的范围内,学校将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情况适度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安排。具体操作为将录取范围内的考生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依据考生志愿和招生计划按分数排序依次进行专业录取。对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在投档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安排专业时优先安排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成绩高的考生;若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成绩相同,优先安排单科成绩高的考生。按照语文单科成绩、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依次安排专业。若仍相同,则使用预留计划录取。
第十三条 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执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录取规则,考生选考科目必须符合我校公布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第十四条 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我校依据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相应招生类型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开展对应录取工作。
第十五条 南开大学保送生、强基计划、高校专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港澳台招生依据教育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我校本年度相关类别招生简章、阳光高考平台公示信息开展录取工作。
第十六条 民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及国家专项的录取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第十七条 对于按照非平行志愿投档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考生,采取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原则。
第十八条 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在填报使用英语教材进行教学的相关专业志愿时,要慎重考虑该专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要求英语语种考生。
第十九条 按照外语类保送生、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录取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普通类专业学习。
第二十条 电子商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允许调整专业。
第二十一条 在本科普通批次,医学院、哲学院各专业仅录取填报其专业志愿的考生。
第二十二条 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新生报到时,南开大学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新生入学后,南开大学将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中发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将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南开大学依据有关规定设立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措施,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工作结束后,录取结果将及时在南开大学本科招生网上公布,考生可上网查询。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根据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实施学分制收费,具体详情请到南开大学本科招生网下载专区下载《南开大学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文件查看。城市管理专业第三学年可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修读课程,境外费用学生自理,其中学费大约1万英镑。南开大学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不同,一般为800-1200元/年。如遇国家和天津市调整收费标准,则执行新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适用于南开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公布后,如遇部分省份高考招生政策调整,南开大学将制定相应的录取政策并另行公布。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由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解释。
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咨询电话:022-60365167,022-23504845
举报邮箱:jdjb@nankai.edu.cn
南开大学网址:http://www.nankai.edu.cn
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网址:http://zsb.nankai.edu.cn
南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官方微信公众号:南开大学本科招生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2〕8号)要求,结合南开大学2023年外国语言文学类人才选拔和培养方案,我校继续组织开展外国语言文学类保送生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本简章适用于南开大学2023年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保送生招收工作,招生专业包括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翻译、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
二、招收对象
符合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保送生政策规定,成绩优异、身体健康、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仅限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16所外国语中学。
三、招生申请及专业要求
(一)申请
网上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请于2022年12月18日0:00至2022年12月23日16:00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bssbm/),注册报名,并上传材料。(具体上传材料详见报名系统内要求。)网上报名成功后,请下载打印报名申请表,经考生本人签字和所在中学签字盖章后上传到报名系统(考生需注意上传到报名系统的申请表版本号必须与报名系统一致)。
仅需网上报名,不需要寄送纸质报名材料。申请材料请以照片形式上传,所有上传材料均须清晰、真实、完整、可读。
我校将于2022年12月26日前公布初审结果,考生可登陆报名系统查询初审结果,请考生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初审合格的考生可参加我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保送生测试。
(二)报考专业外语语种要求
专业名称 | 高中所学外语语种要求 | 专业名称 | 高中所学外语语种要求 |
英语 | 英语 | 翻译 | 英语 |
俄语 | 英语或俄语 | 西班牙语 | 英语或西班牙语 |
日语 | 英语或日语 | 葡萄牙语 | 英语或葡萄牙语 |
法语 | 英语或法语 | 意大利语 | 英语或意大利语 |
德语 | 英语或德语 | 阿拉伯语 | 英语或阿拉伯语 |
注意:
1.高中所学外语语种为英语语种的考生最多可按志愿顺序在报名系统中填报符合要求的三个专业志愿;
2.高中所学外语语种为非通用语语种的考生(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仅能填报与所学语种相同的一个专业志愿。
四、测试情况
初审通过的考生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bssbm/),进入个人报名账号内查看准考证信息并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信息查看及下载打印的具体开放时间待初审合格名单公布后详见报名平台个人报名账号内的通知。
考试内容
高中所学外语语种 | 线上面试 |
英语语种 | 英语口试 (100分) |
非通用语语种 (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 | 非通用语 口试 (100分) |
综合考虑当前疫情防控情况,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对于初审通过的考生,我校将于2023年1月2日采取网络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外国语言文学类保送生面试工作,并将在1月1日提前开展远程面试预演工作,凡因考生个人原因无法参加提前预演和正式面试流程的学生,视为放弃后续相关考核和录取工作。
考核测试有关详细事宜请关注后续通知。
五、录取原则
(一)认定
南开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生的线上面试成绩,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确定入选名单及专业(不同外语语种分列)。我校将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将确定的拟录取名单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收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的录取审批表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二)公示
经我校考核通过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保送生名单将在南开大学本科生招生网公示,同时由学生所在中学张榜公布,省级招生办公室在本省公示,并报教育部相关网站公示。
六、其他要求
(一)高中所学外语语种为英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保送生入校后,不允许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二)高中所学外语语种为非通用语语种(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保送生入校后,不允许调整专业。
(三)所有信息全部由考生通过“南开大学本科生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系统”登录考生本人账号自行查询,不再另行通知。考生在报名后,应密切关注查询有关信息,未能及时查询的,由考生承担相应后果。
七、监督机制
(一)招收保送生是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所有招录工作均在南开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学校纪检部门全程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和投诉(监督与投诉电话:022-85358691)。
(二)考生对测试过程、测试成绩、录取结果有异议时可向学校招生部门提出申诉(申诉电话:022-23504845)。
(三)有关中学应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公开组织推荐工作。学生应本着诚信原则如实申报有关材料。对在我校保送生测试中存在虚报或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考试作弊,替考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一经查实,依据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未入学者,取消其保送生考核成绩及参加当年高考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者,由我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四)本简章未尽事宜后续通知。若因疫情防控情况等本招生办法做相应调整,届时另行通知。
八、本简章由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电话:022-23504845,60365167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2〕8号)要求,2023年我校绘画、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继续招收艺术类本科生。
一、报考条件
(一)遵守法律,热爱艺术,具有一定绘画基础或创意设计基础。
(二)身心健康,非色盲。
(三)参加生源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测试,且成绩达到省统考本科合格分数线,取得美术类省统考合格证。
(四)符合教育部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其他艺术类报考条件。
二、招生专业和计划
省份 | 绘画 计划 | 设计学类 计划 | 所在地省级 统考的科类 | 科类 要求 | 外语 语种 |
河北 | 2 | 6 | 美术学和设计学类 | 文理 兼招 | 英语 |
河南 | 2 | 7 | |||
湖南 | 5 | ||||
辽宁 | 2 | 4 | |||
山东 | 2 | 7 | |||
四川 | 2 | 7 | |||
天津 | 3 | 5 | |||
重庆 | 4 |
注:各专业分省分科类招生计划数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实际公布为准。
三、专业考试
2023年我校招收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绘画、设计学类)全部采用专业省统考成绩录取,我校不组织专业校考。
四、文化课考试
考生在户口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办理高考报名手续并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外语语种限英语)。
五、录取原则
(一)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投放的考生电子档案范围内,对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二)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美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且不低于所在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同科类普通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普通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三)考生须参加所在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测试,要求专业省统考成绩合格且不低于省统考总分的70%(四舍五入取整)。
(四)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美术类专业考试(省统考)成绩均达到我校要求的考生,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综合成绩=考生专业成绩(按满分750分折算)×40%+高考文化课成绩(按满分750分折算)×60%。
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优先录取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高者,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和高考文化课成绩均相同者,依次优先录取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高者。
(五)对于有统一投档规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可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投档规则,我校在投档考生范围内按照我校综合成绩规则录取。
(六)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六、监督机制与违规处理
(一)我校将严格选拔程序,加强过程管理。所有招录工作均在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的监督下开展,学校纪检部门全程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和投诉(监督电话:022-85358691)。
(二)考生对录取结果有异议时可向学校招生部门提出申诉(申诉电话:022-23504845)。
(三)考生若存在违规承诺及操作、虚报或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考试作弊、替考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一经查实,依据有关规定分别予以严肃处理。
七、入学资格审核
新生报到正式入学后,学校招生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和有关院系将按照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学籍管理规定对新生开展入学专业复试和复核,对于专业复试不达标或弄虚作假的新生,经核实后一律取消录取资格,不予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并报告有关部门倒查追责。
八、未尽事宜由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九、其他
(一)学费与待遇
学费:2019级以后本科新生实行学分制收费,以教务处选课系统确定的金额为准,住宿费另行收取。对成绩优秀或生活有实际困难者,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发放奖学金或办理助学贷款事宜。
(二)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电话:
招生办公室022-60365167,23504845
绘画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办公室022-23501368
网址:http://zsb.nankai.edu.cn
邮箱:songzhenghong@nankai.edu.cn
邮编:300071
附:专业简介
绘画专业:
绘画专业设立在东方艺术系。该系由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捐资创建。1988年,本系教学专用东方艺术大楼奠基。1991年开始招收中国画专业本科生,1997年开始招收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将中国画本科专业调整为绘画。2000年,与汉语言文学系合并成立文学院。现东方艺术系拥有一级学科“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画研究与创作”、“综合材料与公共艺术”、“美术史论”。
南开绘画专业是以中国画为根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学科,目前又加入了综合材料、数字绘画等新兴艺术手段以丰富原有教学内容。本科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职业选择主要为各层次教学机构的师资、美术编辑、插画师、独立艺术家、与美术学相关的创意、策划、设计等。优秀本科毕业生可获得本校或外校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主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外美术史论、艺术概论、素描、速写、花鸟临摹、花鸟写生、写意花鸟、白描临摹、白描写生、工笔人物临摹、工笔人物写生、写意人物、山水临摹、山水写生、综合绘画与图形创意、古典诗词鉴赏、艺术考察、毕业创作等。
设计学类:
设计学,是现代创新设计重要理论与创新设计研究应用学科,艺术设计在实现人类理想、创造美好愿景的基础上,直接创造产业,推动国家经济生态友好发展。
本学科依托南开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和深厚人文底蕴,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自觉、开放包容的前瞻创新理念、国际视野与技术方法,强化设计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质与时代创新精神,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设计表现复合型人才。
(1)视觉传达设计
注重文化与视觉元素、形态意境建构创新的内涵与形式、审美价值及传播意义,注重视觉元素多样研究与美学化设计在两维空间、多维空间及数字媒体设计应用中同构与升华,注重视觉设计基础研究学习与专题或项目设计方法、多种工具技法及新媒体技术表现创意设计综合研究学习,强化培养文化艺术与新技术、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的综合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2)环境设计
注重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规划设计功能价值的综合知识建构,注重原生态文化与场域文脉特征的保护挖掘及传承应用设计,注重创新思维和数字技术、地理信息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对场地特征、功能特性与鲜明文化属性空间环境的设计创意,掌握室内外空间环境等总体规划与专项设计程序和系统表现方法,具备批评与实施设计的管理能力。
为促进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2〕8号)要求,我校将进行2023年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工作,择优认定部分艺术特长突出的学生,充实我校大学生合唱团。具体办法如下:
一、招生对象
(一)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考条件,具有声乐艺术特长的高中毕业生。
(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如有高水平艺术团统一测试的,必须参加省内统一测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无统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外)。
二、招生计划
2023年我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计划为8人,公示合格考生人数不超过计划的2倍。各项目拟认定人数如下:
招生项目 | 拟认定合格人数 |
女高音 | 0-5人 |
女中音 | 0-3人 |
男高音 | 0-5人 |
男低音 | 0-3人 |
合计 | 16人 |
注:
1.所有项目不得兼报。
2.若某一项目报考人数较少或生源质量较差,我校可在各项目公布计划数的基础上微调。
三、报名办法
2023年2月17日—2023年2月24日16:00,考生可登陆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网址:http://gaokao.chsi.com.cn/gspystbm/),通过网上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不接受现场报名)。
阳光高考平台需要上传以下材料:
(一)南开大学2023年高水平艺术团申请表。
网上报名时按系统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完成志愿填报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南开大学2023年高水平艺术团申请表》。考生须按要求下载打印,申请表最后一栏签名处必须由学生本人手写签名确认后扫描或拍照,再上传至阳光高考平台系统。
(二)其他:各类社会考级等级证书、获奖证书等证明材料的清晰图片。
注意:考生须在报名时间截止前在报名系统中完成志愿确认环节。在确认志愿前须检查所有信息均准确并完整填写,一经确认志愿,报名系统中所有信息不得再进行修改。因个人原因导致报名未成功的,由考生个人承担相应后果。
四、测试方式及内容
(一)测试方法
初审通过的考生须于2023年3月13日至2023年3月20日10:00期间,通过手机使用学信网App在线考试系统进行测试内容的在线录制,按照要求提交视频。我校将根据在线录制的视频资料对考生艺术水平进行评价,不接受通过其他平台或渠道提交的视频资料。
考生如未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录制并提交视频,或上传资料不符合测试要求的,或视频无法正常播放的,视为考生自动放弃测试资格。
安卓系统手机可通过https://www.chsi.com.cn/wap/download.jsp,点击Android下载“学信网App”;iOS手机可通过访问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下载“学信网App”。
具体操作步骤及二机位设置方式等使用信息请登录网址https://bm.chsi.com.cn/yszp/stu/kssysm详细阅读查看)。
考生须认真阅读操作要求,如未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录制并提交视频,或上传资料不符合测试要求,或视频无法正常播放的,视为考生自动放弃测试资格。
(二)测试内容
自选演唱能展现自身水平的一首歌曲(6分钟内)。
在线考试系统录制注意事项:
1.考生在考试前须按照系统要求完成身份验证,进行音视频设备调试,确保视频能够录制及正常回看(声音、画面均正常)。
2.录制采用双机位模式,两机位均应确保摄像头、麦克风及扬声器可正常使用。双机位均需使用手机下载学信网App并同时登录考生学信网账号。考生正对一机位摄像头;二机位摄像头从考生斜后方45°进行录制,录制的视频要保证考生及一机位清晰地被评审专家看到。视频录制镜头应与考生距离适当,正面平行视角拍摄,确保考生人物全身及五官清晰可见,声音和画面连贯清楚。
3.录制设备宜采用高清模式,两个机位均须拍摄全身影像(竖屏、横屏均可),录制过程应一镜到底不间断,声音和画面须同步录制,录音录像必须是同期声,不允许后期对声音和画面进行修饰处理,不需要特殊效果。
4.录制场地应适宜展示所报专业项目,录制期间保证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明亮。背景以纯色为宜,避免杂乱,视频中不得出现任何如姓名、地区、学校等表露身份信息的语言、字幕和标识。
5.录制开始后,考生正式表演前,正对镜头播报所演唱的曲目名称,确保表演者的五官清晰可见,以便核查考生身份。考生播报所演唱曲目名称的时长包含在6分钟录制时长内。
6.考生表演时,考生不允许使用话筒演唱。
7.在线录制排练次数为3次,正式录制次数为4次,考生准备一首曲目进行演唱,每次限时6分钟,超时系统将自动停止录制并保存。只有正式录制的视频才能最终提交,排练视频不会出现在考生作品列表。
8.使用学信网App在线考试系统在线录制过程中,建议关闭手机通话功能(可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下通过连接网络信号稳定的WiFi实现网络连线)、外放音乐、闹钟、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QQ等)以及其他可能干扰录制的应用程序。
9.为避免设备断电、表演失误、录制未成功、网络故障等不可预测的突发风险出现,特安排4次正式录制,如未能完成录制将不再进行补录,考生自行承担相应后果。
10.录制结束后考生须在2023年3月20日10:00前按要求在作品提交页面提交录制的视频。未按照要求最终提交视频的,视为放弃面试资格。
五、录取原则
(一)对报名成功并提供合格音像材料的考生,学校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各招生项目根据评审分数和已公布招生计划确定可享受优惠政策的考生名单。
(二)若某一项目参加测试人数较少,或水平较低,我校有权调整该项目的拟签约计划。
六、优惠政策
(一)录取时可享受优惠政策如下:
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达到南开大学在生源省(市、区)同科类第一批次最终模拟投档线下20分,且不低于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不得低于省级招办划定的高水平艺术团参考录取控制分数线)。
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区),要求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达到当地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确定的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一定分值,其中北京、天津、山东的分值为60分,上海为20分,浙江为30分,海南为130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为80分。
(二)被我校录取的高水平艺术团考生,根据其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安排在非艺术专业学习。在校期间须根据学校要求履行参加学生艺术团活动的义务,遵守学生艺术团的各项规定。若违反规定,将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三)被我校录取的高水平艺术团考生录取专业应在我校在考生所在省份公布的同科类一批次招生专业范围内。高考改革省份的学生选考科目应满足填报专业的科目要求。
七、公示
我校将通过南开大学本科招生网对高水平艺术团认定考生名单进行公示,并报送教育部相关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方可生效。
八、监督机制与违规处理
(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校将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认真履行选拔程序。所有招录工作均在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的监督下开展,学校纪检部门全程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和投诉(监督与投诉电话:022-85358691)。
(二)考生对测试过程、测试成绩、录取结果有异议时可向学校招生部门提出申诉(申诉电话:022-23504845)。
(三)考生应本着诚信原则,如实申报有关材料。对在我校高水平艺术团测试中存在虚报或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考试作弊、替考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一经查实,依据有关规定分别予以严肃处理:未入学者,取消其高水平艺术团考核成绩及参加当年高考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者,由我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九、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艺教中心 022-23501000
招生办公室 022-60365167,23504845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2〕8号)文件要求,为促进素质教育,活跃校园体育生活,2023年南开大学继续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具体办法如下:
一、招生对象
考生运动技术等级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可查询、所持有的运动员等级证书项目应与报考的高水平运动项目一致(运动小项也应对应一致),且具备以下两条具体条件之一方可报考:
(一)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排球)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田径)前三名者;
(二)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排球)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招生院校对其资格进行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注:
田径项目:国家田管中心注册的考生,须在2020年7月以来未参加过下列赛事:全国田径锦标赛(含室内赛)、全国田径分站赛、分区赛、冠军赛、项群赛、大奖赛及总决赛(以成绩册为准),只参加青少年比赛,不受限制。非国家田管中心注册的考生,不受限制。
排球项目:曾在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排球协会履行注册或参加竞技系列赛事(含沙排)的考生不能报考。竞技系列赛事包括但不仅限于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全国排球锦标赛、全国排球大奖赛、全国排球冠军赛、全国青少年U20女子排球冠军赛、全国青少年U19及以下年龄组排球系列比赛、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全国沙滩排球冠军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青年U21沙滩排球锦标赛、全国青年U20沙滩排球锦标赛、全国青年U19及以下年龄组沙滩排球系列比赛。其中,高中阶段以学校名义参加限制性赛事的不受此限。
二、招生计划
2023年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控制在上一年度我校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具体如下:
招生项目 | 各具体单项、位置 | 招生计划 | 特别注意 |
男子径赛 | 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400米栏、800米 | 0-8 | 注:男子100米、女子100米、男子400米、女子400米各小项拟录取人数不超过2人;其余径赛项目各小项拟录取人数不超过1人;所有招生项目中各单项间不得兼报。 |
女子径赛 | 100米、200米、400米、100米栏、400米栏、800米 | 0-8 | |
男子田赛 | 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 | 0-6 | 注:田赛项目各小项拟录取人数不超过1人;所有招生项目中各单项间不得兼报。 |
女子田赛 | 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 | 0-6 | |
男子排球 | 主攻、副攻、接应、二传、自由人 | 0-6 | 所有招生项目中各单项间不得兼报。 |
女子排球 | 主攻、副攻、接应、二传、自由人 | 0-6 | |
合计 | 0-40 |
三、报名办法
2022年12月29日11:00-2023年1月5日16:00,考生登陆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网址为http://gaokao.chsi.com.cn/gspyddbm/),通过网上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不接受现场报名)。申请材料以照片形式上传,所有上传材料均需清晰、完整、真实、可读,不需要寄送纸质报名材料。考生需提交以下材料的清晰完整图片:
(一)《南开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申请表》:网上报名时按系统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完成志愿填报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南开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申请表》,考生须按要求下载打印,打印申请表最后一栏签名处必须由学生本人手写签名并由所在中学确认情况、加盖中学公章。
(二)本人身份证、国家运动员等级证书及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打印的运动员资料(网址为http://ydydj.univsport.com/index.php?m=index&c=look&a=look)、测试期间的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据(排球项目)。
(三)高中阶段省级以上比赛获奖证书、运动成绩证明(田径项目)、竞赛秩序册、成绩册(参赛、成绩等成册材料中须将本人信息所在位置进行显著标明,成绩册中无实际成绩信息的须单独提供成绩信息证明;秩序册、成绩册、获奖证书三者须对应)。
如竞赛秩序册、竞赛成绩册(或运动成绩证明)原件过厚,考生可扫描上传竞赛秩序册、竞赛成绩册(或运动成绩证明)的封面、目录和有本人信息的相关页面,但在我校组织的报名审核现场验证时必须提供整册原件(排球项目)。无法提供原件的,将不允许参加现场测试。
(四)集体项目(排球)考生须提供在相应比赛中作为主力队员参赛的证明(证明材料模板见附件),证明须经就读中学或所在单位盖章确认。
四、选拔程序
(一)田径项目
1.初审
南开大学将组织专家组对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考生方能参加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后续招录工作。我校将于2023年2月17日前公布初审结果。考生可登陆报名系统查询初审结果。
2.测试内容:
专项测试(100分):初审合格考生必须参加全国田径项目统测(专项测试项目必须为考生报考具体单项项目),并在“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系统”报考南开大学,我校不再组织田径项目校测。
3.测试时间:
请考生关注全国体育总局相关通知。(https://www.sport.gov.cn/kjs/n23837299/c24961284/content.html)
(二)排球项目
1.初审
南开大学将组织专家对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考生方能参加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报到审核。我校将于2023年2月17日前公布初审结果。考生可登陆报名系统查询初审结果。
通过初审考生请在报名系统中打印准考证。
2.报到审核
报到时间:2023年3月11日。
报到地点: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老体育馆1号馆。
报到时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国家运动员等级证书、高中阶段省级以上比赛获奖证书、秩序册、成绩册、实际成绩信息证明、测试期间的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据、集体项目主力队员证明材料等原件,在报到时间内办理审核报到手续。上述证明材料(原件)不完备者不允许参加测试,请考生特别注意。
3.测试
测试时间:2023年3月11日-3月12日。具体时间地点安排见准考证。
测试内容:
男排:
第一轮测试:身体素质类测试项目(10分),主攻、副攻、接应、二传考核助跑摸高,自由人考核96米移动;排球专项基本技术测试项目(30分),主攻、副攻、接应考核扣球和发球,二传考核传球和发球,自由人考核个人防全场和接发球。
第二轮测试:对抗比赛综合能力(60分),考核各种个人技战术运用能力、集体配合战术意识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女排:
第一轮测试:身体素质类测试项目(10分),主攻、副攻、接应、二传考核助跑摸高,自由人考核96米移动;排球专项基本技术测试项目(30分),主攻、副攻、接应考核扣球和发球,二传考核传球和发球,自由人考核个人防全场和接发球。
第二轮测试:对抗比赛综合能力(60分),考核各种个人技战术运用能力、集体配合战术意识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排球项目,主攻、副攻、接应按照第一轮测试总分,各位置前四名进入第二轮测试;二传、自由人按照第一轮测试总分,前二名进入第二轮测试。
测试结束后,考生可通过南开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测试合格信息,不再另发书面通知,所有报名材料及复印件均不退还,请考生做好备份。
注意:
所有考生应签订“同意接受兴奋剂检查和不使用兴奋剂的承诺书”;
拒不签订承诺书不得参加测试;拒绝接受兴奋剂检查的考生,取消测试成绩,并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五、录取原则及优惠政策
(一)运动员资格以国家体育总局网站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为准;测试合格的考生必须向所在省级招生部门申报高水平运动员资格,按省级招生部门的要求参加高水平运动员统一测试或资格认定,未取得所在省级招生部门认定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二)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原则:
田径项目:南开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初审合格考生的全国统测成绩划定合格线,合格线上考生按照专项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根据限招人数认定入选名单。
排球项目:南开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初审合格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划定合格线,合格线上考生按照两轮专业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根据限招人数认定入选名单。
(三)若某一项目测试成绩较低,我校有权取消该项目的拟签约计划。
(四)我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录取原则认定入选名单,给予如下优惠政策:
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附加分)达到所在省(市、自治区)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及以上予以录取。
注:合并本科批次省份和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以当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政策为准。
(五)入选考生拟录取专业如下:
田径、男子排球拟录取到行政管理专业,女子排球拟录取到经济学类专业。
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方式录取的考生,入校后不允许转专业。
六、公示
我校将通过南开大学本科招生网对高水平运动队认定考生名单进行公示,并报送教育部相关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方可生效。
七、监督机制及违规处理
(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校将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认真履行选拔程序。所有招录工作均在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的监督下开展,学校纪检部门全程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和投诉(监督与投诉电话:022-85358691)。
(二)考生对测试过程、测试成绩、录取结果有异议时可向学校招生部门提出申诉(申诉电话:022-23504845)。
(三)考生应本着诚信原则,如实申报有关材料。对在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测试中存在虚报或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考试作弊、替考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一经查实,依据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未入学者,取消其高水平运动队考核成绩及参加当年高考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者,由我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八、注意事项
(一)不符合报名条件、缺少相关报考材料、高中二年级的考生不得参加报名测试。
(二)参加排球测试的考生必须在当地保险公司购买测试期间的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报名时提供保险单据复印件,报到时提供保险单据原件,否则不能参加测试。
(三)排球项目报到时各种材料原件未带齐者,不能参加测试。
(四)本办法由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后续通知。考生须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入校参加考试,若因疫情防控情况等本招生办法做相应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
(五)所有信息全部由考生通过“南开大学本科生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系统”登录考生本人账号自行查询,不再另行通知。考生在报名后,应密切关注查询有关信息,未能及时查询所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六)如遇疫情形势变化及疫情防控等原因导致考生无法来校参加测试,所造成的后果由考生个人自行承担,学校不安排补考。
咨询电话:
体育部022-23508701,23502801
招生办公室022-60365167,23504845